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有丝分裂射线

13 05 2008年

1953年12月18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3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文·朗缪尔在通用电器公司发表了一个题为《病态科学》的著名演讲。朗缪尔发明“病态科学”一词用来指科学家一厢情愿地研究一种不存在的自然现象,由于过分强烈的主观愿望而相信虚假的结果。病态科学不同于学术造假,其研究者并没有有意弄虚作假。病态科学也不同于伪科学,其研究者往往是专业的甚至著名的科学家,至少在形式上是遵循科学方法的,而伪科学的研究者往往未受过专业训练,压根儿就不认可科学方法。

朗缪尔在演讲中指出,病态科学研究会一度引来大量的关注,通常会有数百篇有关的论文发表,其研究热潮有时能持续十几、二十年,然后逐渐消失。朗缪尔举了科学史上几个病态科学的例子,其中较典型的是有关“有丝分裂射线”的研究。

1923年,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古维兹认为生物细胞分裂时,会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射线,他称之为“有丝分裂射线”。让他提出这个观点的实验是这么做的:把一个洋葱根A放在玻璃管中生长,然后用另一个生长中的洋葱根B的根尖垂直对准A的根尖,二者相距0.5~12厘米,经过10秒钟至60分钟之后,对A进行解剖,并计算细胞核的数目。他发现,A根中靠近B的那部分,分裂中的细胞的数量要比远离B的部分多出约25%。他认为这是由于细胞分裂时能发射出一种射线,刺激其他细胞的分裂。如果在A和B之间放置玻璃,则观察不到这种现象,而放置石英则能观察到,也就是说,石英不能过滤掉有丝分裂射线,但是玻璃可以。

古维兹后来用酵母菌和细菌代替洋葱根做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消息传开后,各国科学家纷纷重复该实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细胞在分裂时都被发现能发出有丝分裂射线。还有人发现,健康儿童的血液能发出有丝分裂射线,但是患维生素D缺乏症的儿童就不行。有丝分裂射线被认为是一种紫外线,波长为1800~2500埃,辐射强度极其微弱,据估计每秒每平方厘米只有100~1000个光子。

但是,在试图重复古维兹实验的人中,约有一半的人没能发现有此现象,它是否真的存在,就令人怀疑了。既然有丝分裂射线是一种紫外线,那就应该可以用物理方法直接检测到,例如能让照相底片感光。该现象的支持者声称他们的确用底片检测到该射线,但是那上面的信号和底片原有的颗粒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据说这是由于有丝分裂射线太弱了,所以难以让底片感光。那就延长曝光时间吧。根据估计的有丝分裂射线强度,曝光100个小时就应该很容易在底片上检测到,然而,用超敏感的底片曝光几个月后,仍然不能明显地检测出有丝分裂射线。而且,根据估计的有丝分裂射线的强度,光电管应该很容易就检测到它。但是用光电管做的检测实验同样失败了。

到1935年,研究有丝分裂射线的论文已多达约500篇。这一年,《美国光学学会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这些论文的大多数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相互矛盾的,要想证明有丝分裂射线的确存在,需要有更令人信服的证据。

自那以后,西方国家学术界就没人研究有丝分裂射线了。但是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仍有人研究。1960年,苏联也有科学家发表综述,认为有丝分裂射线的存在已被完全否定,应该终止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直到1966年,苏联期刊上还有论文声称青蛙、兔子和猫的心肌都能发射出有丝分裂射线。不过这最后的论文是古维兹的女儿发表的。

朗缪尔归纳出病态科学的一些特征,其中有的与有丝分裂射线研究很吻合。在病态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声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由一种强度微弱到几乎难以检测的因素引起的,而且因素的强度与结果无关,即增加因素的强度并不会让结果变得更显著。在有丝分裂射线的研究中,其支持者也承认该射线的强度微弱到难以检测,而且不管是用1根洋葱根还是用10根洋葱根当作用物,不管作用物与作用对象的距离是近是远,观察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多用几根洋葱根或放得更近就让结果变得更显著一些。

病态科学的研究者会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理论来解释他们声称观察到的不寻常的现象。例如,古维兹认为,某种未知的共振现象产生了细胞分裂,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会伴随着发射出射线,而他的实验即是在证明这个理论。病态科学的研究者在遭到批评时,会立即拿出种种开脱的借口。但是批评者总是无法重复出实验结果,只有支持者才能获得结果。在某种病态科学研究最热门的时候,批评者和支持者的人数差不多相等,之后对其研究逐渐消失,被人遗忘。

但是有的病态科学有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即使在被国际科学家抛弃之后,仍然会在学术界之外,或在某一国的科学界顽强地苟延残喘。在现在,国外仍有一些推销“生物能量疗法”之类的伪科学疗法的人还在引用古维兹对有丝分裂射线的研究。而直到最近,中国仍有不少科研人员在研究生物的“超微弱发光”,他们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而且在论文中以古维兹为祖师爷,声称“其研究不仅对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农业、医学、食品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08.4.29.

(《经济观察报》2008.5.12)

(XYS20080512)


操作

文章信息

5篇回复 to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神秘的有丝分裂射线”

13 05 2008年
付强 (11:24:57) :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13 05 2008年
yushang (21:24:06) :

四川地震了,损失惨重。
地震无法预测是一个基本的科学常识。
但网上有很多人都相信地震是可预测的,认为地震局工作人员人为疏忽没有提前预报。
还有人相信蟾蜍搬家,天空出现彩云等自铸形象预示地震的发生。
更有人认为政府刻意隐瞒地震预报信息。

科普任重道远呀!

希望方舟子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介绍一下地震的知识,为什么不可预测。

14 05 2008年
Chang (04:55:31) :

还有上次介绍的聚合水事件,为什么这类事多发生在苏联?呵呵

17 05 2008年
斗犬 (17:54:57) :

其实物理学史上也有类似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对以太的研究,不过结果是相对论的诞生(虽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时并不了解以太漂移试验)。

27 05 2008年
zw (10:06:17) :

“据估计每秒每平方厘米只有100~1000个光子”,“根据估计的有丝分裂射线的强度,光电管应该很容易就检测到它。”这话大了。
这么低的发光强度,就不要提光电管了,至少应该是光电倍增管,还必须要光子计数级的,甚至需要制冷,即便这样“也绝不是很容易就能检测到它”,因为仅暗计数就有几百个光子。

留言

您可以用这些标签 :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ode> <em> <i> <strike> <strong>

CAPTCHA Image
*